台灣人壓力好大!品牌該如何切入情緒舒壓保健食品市場?

總經理 許原彰

這些年我和許多品牌客戶交流,常聽到一個共通的感嘆: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人,好像都比以前更焦慮。

從前,人們彼此寒暄會問「呷飽沒?」,如今卻更常聽到「你最近還好嗎?」這樣的問候。這個細微的變化,透露出社會關注焦點的轉移。從年輕世代面對數位焦慮,到銀髮族在高齡化社會中與孤獨感對抗;情緒與睡眠問題,已成為橫跨不同年齡層的共同挑戰。當這些隱性的壓力逐步浮上檯面,情緒健康的需求,正在被轉化為顯性的市場動能。

這些現象背後,反映的是一個跨世代的共同痛點。Gallup 2024 年全球情緒報告顯示,台灣有 84% 的成年人自認壓力過大,而在亞洲鄰近國家中,台灣的壓力指數排名前段。另一份 Euromonitor 2024 年調查指出,睡眠與情緒管理相關的保健品市場,在亞太區的成長率超過 9%,預計到 2027 年規模將擴大至千億新台幣以上。

這次,我想和你談談為什麼這幾年愈來愈多品牌開始重視情緒保健品的開發。背後的核心,其實很單純 : 市場正在引導著我們去回應不同族群的真實需求。

一、年輕世代的數位焦慮:AI 時代的資訊過載

對年輕世代來說,焦慮的樣貌已經改變。

短影音、社交比較成了一場看不見的競賽。除了課業與求職的不確定性,他們還必須面對 AI 帶來的衝擊:機器學習的進步讓某些工作顯得岌岌可危,也讓「自我提升」成為一場沒有終點的追逐戰。

怕自己被ai取代的壓力,也開始使得年輕人不只是在螢幕前煩躁,而是帶著一種深層的不安生活。因此即使在假日,他們也無法真正放鬆,因為總覺得自己落後於別人。

2025 年初的一份台灣年輕族群調查顯示,約 62% 的 18–30 歲年輕人表示曾因 AI 或數位環境而感到焦慮,其中近一半的人認為這種焦慮影響了睡眠品質。這是一個明顯的現象:年輕世代的壓力,已經和數位環境、AI 變遷深度綁定。

因此,這群習慣於網路搜尋解方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了各式各樣的舒壓保健品。他們不只關注能幫助入睡的傳統助眠補充品,更尋找能夠穩定情緒、提升專注力的「抗壓」配方。相比起藥物,保健品對他們而言是更具彈性、能融入日常的自我照護選擇。年輕族群偏好能融入日常的產品,不管是一顆膠囊、一包粉劑,還是方便攜帶的錠劑,他們要的都是「簡單、直接、用得到」。如果能在配方裡同時兼顧情緒安定與專注力,這群人會更願意長期使用,保健品就不會只是架上的一罐,而會成為年輕人每天願意使用的陪伴。這也是我們在代工經驗裡最常看到,真正能做出差異化的地方。

二、銀髮族的多重焦慮:孤獨、睡眠退化與未來不安

銀髮族的焦慮往往比外界想像中更複雜。他們面對的不只是子女離巢後的孤單,還有社交圈逐漸縮小、健康機能下滑所帶來的自信心流失。根據 2024 年台灣高齡研究中心的調查,近 45% 的長者表示自己「常感到孤單」,其中三分之一同時有明顯的睡眠困擾。這樣的狀態,讓孤獨感在夜裡被放大,不僅影響入睡,更增加焦慮與憂鬱的風險。

在實際的消費者訪談裡,長輩很少直接說「我睡不著」,更多時候,他們會描述「半夜醒來心裡很慌」、「覺得一天過得很空虛」。這些回饋告訴我們,銀髮市場真正的需求,比單純的「助眠」更深、更廣。對他們而言,情緒安定是一種全方位的身心照護。

因此,針對銀髮族的舒壓保健品開發,相較於單純助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整合思考:

  • 舒壓 × 睡眠品質改善

對銀髮族來說,夜晚的孤獨與不安往往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在配方設計上,可以選擇能調節 GABA 活性或促進褪黑激素自然分泌的成分。開發的關鍵在於「能延長深層睡眠時間」,讓長輩不只是「睡著」,而是能「睡得安穩」。這部分的體感差異,會直接影響保健食品的續用回購率。

  • 舒壓 × 消化道健康

隨著年齡增加,腸道蠕動變慢,便祕或腹瀉問題容易出現,而這些不適會反過來影響情緒穩定。開發這類型產品時也可以透過結合益生菌或益生質,利用「腸腦軸」的機制同時改善消化功能與情緒平衡。這樣的組合能把產品價值從助眠放鬆延伸到全方位舒壓,在銀髮市場特別有說服力。

  • 舒壓 × 基礎營養補充

銀髮族普遍存在營養吸收不足的問題,特別是維生素 B 群、鎂、鈣這些與神經傳導、肌肉放鬆、情緒穩定有關的營養素。我們的營養師團隊在開發配方時也會建議把這類基礎營養素納入配方中,原因很簡單:當身體的基礎抗壓性被補足,其他舒壓或助眠成分的效果也會更明顯。這是配方設計裡一個很實務但常被忽略的重點。

  • 舒壓 × 劑型與口感

在劑型上,銀髮族最大的挑戰是吞嚥困難。我們在開發時會優先建議粉包、液態飲或咀嚼錠,避免傳統膠囊劑型帶來的排斥感。同時,口感與風味的設計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加入花草或牛奶風味,不僅讓長輩容易接受,還能把保健品食用過程變得日常,而不是單純的吞藥。

對品牌來說,銀髮市場的機會在於開發一種複合式解決方案:它不僅止於「舒壓」,更涵蓋「睡眠、腸道、營養、情感」的多重照顧。這樣的產品,才能真正呼應長輩的焦慮來源,並在功能之外帶來「被理解與被關心」的感受,這也是未來銀髮保健市場成敗的關鍵。

三、失眠與焦慮的3大機制:從身體發出的訊號看見保健商機

這幾年品牌常跟我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主打助眠或舒壓的產品,有的能建立穩定回購,有的卻曇花一現?答案往往藏在消費者自己身上 : 壓力與失眠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而是身體在不同機制下發出的連鎖訊號。如果我們只抓一個面向,產品效果就不容易被感受到。

  • 第一個機制,是皮質醇(Cortisol)過高

這是最典型的壓力荷爾蒙。很多人白天精神渙散,晚上卻精神緊繃,其實就是皮質醇節律被打亂。常見的現象包括:夜裡頻繁醒來、白天需要靠咖啡撐住、飲食偏好甜食與高鹽食物,久而久之體重逐漸上升。根據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4 年的回顧研究,長期皮質醇失衡會增加代謝症候群與焦慮症狀風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市場上開始流行一些具調節皮質醇功能的天然成分,像茶胺酸、酪蛋白水解物或植物適應原(adaptogens),品牌在配方設計上愈來愈重視這一塊。

  • 第二個機制,是藍光與訊息干擾

我們都知道滑手機傷眼睛,但它對睡眠的破壞其實更大。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導致入睡延遲與深睡期縮短。2025 年初 Sleep Medicine Reviews 的一篇研究指出,夜間至少一小時的「無螢幕時間」能顯著提升睡眠效率(SE),平均改善幅度達 9–12%。這也意味著年輕族群的「數位焦慮」背後其實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干擾。對保健品品牌來說,單純強調「幫助入睡」還不夠,如果能把「放下螢幕後的情緒安定」納入產品概念,會更貼近真實痛點。

  • 第三個機制,是腸腦軸的影響

壓力不只在大腦作怪,它會改變腸道菌群平衡,讓有益菌下降、壞菌上升。這種失衡會干擾神經傳導物質(像是血清素)的生成,導致情緒波動、焦慮加重,甚至影響食慾。根據 2024 年 Nature Microbiology 的研究,腸道菌群多樣性下降與失眠症狀的相關性顯著增加,尤其在中老年族群中更明顯。這也讓「益生菌 × 情緒」成為近兩年新興的研發方向。

從這三個機制來看,失眠與焦慮並不是單純的睡不著問題,而是牽涉到壓力、數位生活習慣與腸道健康的交互作用。如果品牌在配方設計上能同時考量放鬆安定、助眠循環與代謝調節,就更有機會做出市場真正需要、且能建立口碑的產品。

四、鎖定客群與場景:讓產品精準對焦,避免淪為同質化

富昱生技深耕保健食品超過 20 年,我們在協助客戶開發時,常看到一個關鍵差異。很多產品在初期規劃時,想要同時滿足所有族群需求,結果配方雖然很完整又有足夠劑量,但因為缺乏明確的族群鎖定,使用者體感反而不突出,後續的回購率自然有限。

相反地,那些從一開始就把族群與使用場景定義清楚的產品,效果會明顯好得多。例如針對年輕人設計的抗壓+專注場景,或是為銀髮族開發的情緒安定+睡眠支持配方,不只保健產品訴求更鮮明,也更容易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這也是我們在代工開發合作裡最常給客戶的建議:先想清楚誰在用、什麼情境下用,再來決定成分與劑型的組合。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才有機會在市場上跑得長久。

  • 年輕人(18–30 歲):數位焦慮與未來不確定感

我們都知道滑手機傷眼睛,但它對睡眠的破壞其實更大。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導致入睡延遲與深睡期縮短。2025 年初 Sleep Medicine Reviews 的一篇研究指出,夜間至少一小時的「無螢幕時間」能顯著提升睡眠效率(SE),平均改善幅度達 9–12%。這也意味著年輕族群的「數位焦慮」背後其實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干擾。對保健品品牌來說,單純強調「幫助入睡」還不夠,如果能把「放下螢幕後的情緒安定」納入產品概念,會更貼近真實痛點。

  • 上班族(30–55 歲):高壓工作與三明治族壓力

這是最典型、也是目前市場容量最大的族群。他們的痛點通常是「白天腦袋轉不停、晚上停不下來」。我們會提醒客戶,這群人適合雙場景的設計,例如:白天穩定專注+晚上舒壓助眠。劑型上,膠囊能滿足隨身攜帶、上班途中使用的需求;而粉劑則能切入「晚餐後放鬆」的使用情境。這群人消費相對理性,所以科學數據與成分透明會是他們最在意的訊息。

  • 銀髮族(55 歲以上):孤獨感與生理退化

銀髮族的焦慮不只是「睡不好」,更多來自孤單與健康下滑。這群人真正需要的是「全方位安頓」,而不是單一功能。我們在專案中會建議,產品最好能結合 舒壓 × 睡眠 × 腸道健康 × 基礎營養,讓長輩感受到全面照顧。劑型上,我們通常會推薦粉包或液態飲,因為吞嚥便利度高,也能融入日常飲食習慣。

五、從焦慮壓力出發,打造真正能留下來的產品

這些年我常跟客戶提到,焦慮與壓力不會因為時代進步而消失,反而隨著數位化、AI 發展、人口老化變得更普遍;它已經不是單純的心理議題,而是會影響到工作效率、家庭關係與健康狀態的集體挑戰。

從 2024–2025 年的市場數據來看,情緒舒壓相關的產品,不論是搜尋量還是銷售額,都維持高成長率,這意味著消費者已經願意為舒緩焦慮付費,只差品牌能不能交出真正有效、值得信任的解方。

相關文章請看 精神壓力大增 ? 情緒舒壓保健市場的新趨勢與3大開發思路

對於保健品牌商來說,有三個方向特別值得留意:

  • 長期調節,而非短暫安撫:市場上仍有不少產品只追求快速有體感,但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要能陪伴消費者的生活節奏,持續帶來改善。
  • 世代痛點的差異化切入:年輕人被數位焦慮追著跑,上班族怕被責任壓垮,銀髮族則擔心孤獨與退化。不同焦慮場景,需要不同的配方邏輯與劑型思維,這會是未來品牌的關鍵突破口。
  • 從保健品到陪伴的延伸:除了保健食品本身的商品力之外,還能透過包裝故事、使用體驗、日常儀式,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被理解。

富昱生技作為專注於一站式保健食品研發代工的專業製造商,不僅熟悉市場規範與配方邏輯,還累積了跨品類的成功案例與實務經驗。我們能協助品牌從零開始,開發出真正有感的產品,幫助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健前行、深耕發展,並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若您已經準備好投入情緒健康與舒壓市場,歡迎透過 line@、電話或 email 與我們聯繫,讓我們一同創造高價值的保健食品。

Comments are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