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感保健食品的全攻略:從成分設計到製程細節一次解析

總經理 許原彰

你說有效,消費者卻說沒感覺…什麼才是有感的保健食品?

走進任何一家藥妝店或保健食品專櫃,琳瑯滿目的產品總讓人眼花撩亂。每一瓶瓶罐罐都寫著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維持腸道健康,有些價格合理,有些小小一瓶60顆膠囊卻高達上千甚至上萬元。然而,同樣訴求的產品,有人吃了幾天就明顯感受到變化,有人卻完全無感。這當中到底藏著什麼眉角?

對消費者來說,有感的直觀表現是來自生活裡的微小變化。像是早上比較清醒、下午不容易累,或是排便順了,這些日常中細微的改善,是他們認定這款保健食品吃了有感的直覺判斷;而不是產品成分表上的數據、更不是品牌官網上的機能宣稱行銷詞。

但對於開發保健食品的品牌主來說,有感的背後,代表的是更務實的經營指標:產品能不能讓第一次購買的顧客留下好印象?回購率能不能撐起長期獲利?通路是否願意再進下一批?這些都直接連動著一家保健品牌能不能走得長遠。如果答案是否,這款產品可能只會曇花一現。

有感這件事,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成分需精挑細選、劑型設計要合理、服用後身體需有實質的正面變化,這才是保健品應具備的基本功。富昱生技在保健食品研發領域已深耕二十餘年,參與過數百件品牌產品從無到有的開發過程。我們深知,一款真正有感的產品,是可以被設計出來的。

這次的文章,想帶你一同拆解有感保健食品背後的邏輯,讓你不再靠猜就能真正設計出一款被市場認同、消費者願意一買再買的保健食品。

一、有感的保健食品,是怎麼被設計出來的?

一款真正有效的保健食品,絕非將多種功能成分隨意混合就能達成效果。從研發角度來看,這類產品的設計通常經歷三個不同層次的邏輯:成分選擇的深度、搭配比例的科學性,以及是否考慮到個體差異與吸收效率。

這三個層次,也決定了產品是否會被消費者說一句「哇!這款好厲害!真的有感」。

1.基礎配方設計:成分堆疊,看起來很豐富,實際沒效用

市面上最常見的,是以越多越好為原則設計的產品。這類商品通常列出長長的成分表,從維生素、礦物質、酵素統統包進去,營造一種什麼都補得到的感覺。

但實際上,這種配方很可能出現三種常見問題:

  • 成分彼此干擾,效果打折:像是鈣會抑制鐵的吸收,鋅會與銅競爭同一運輸通道。當成分過多而無明確邏輯設計時,反而可能互相削弱功能。
  • 單位劑量過低,難以發揮功效:為了在有限的膠囊或錠劑空間內塞入更多成分,每個成分的劑量往往被迫降低到無法產生實際效果的程度。這就像是用一杯水去稀釋十種不同的果汁,最終得到的只是淡而無味的混合果汁。當然,有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有漂亮的行銷素材或是銷售成本考量而這樣設計。
  • 忽略生物利用率:沒有搭配吸收促進劑或適當劑型,即使配方中含有高濃度的活性成分,如果沒有適當的載體或增強吸收的輔助成分,最終可能大部分都被排出體外。

這類配方通常在初期看起來功能完整,什麼都有,但實際吃下去之後,體感不明顯,消費者就容易失去耐心與信心。

2.進階配方優化:有邏輯的配方設計

稍具資金或是本身也有一些研發背景的品牌,會更進一步從科學數據開始設計具有機轉邏輯的配方比例,並考慮吸收效率與成分間的合作。

例如黃金比例的探索,像是維生素D3與K2的結合,不僅能促進鈣質吸收,還能確保鈣質被正確導向骨骼而非血管壁。這種1:1或2:1的黃金比例,往往是經過大量實驗和臨床觀察得出的。又或是選用脂質體包覆的Q10或微膠囊化益生菌,都是透過製程與技術,來提升原料在人體內的穩定性與吸收效率。

這個階段的配方不再追求原料加越多越好,而是優化組合與功能表現,通常能提供比較穩定的體感,消費者在連續使用後,會出現明顯差異,如:睡眠品質提升、排便順暢、下午不再容易疲勞等。

3.高階配方研發:針對個體化需求與生活型態設計配方

頂尖品牌的保健產品,會進一步思考「誰在吃、怎麼吃、在什麼情境下吃」。這是所謂的深層研發邏輯。

這類產品設計,常見有幾個方向:

  • 基因營養學參考:考量台灣人對某些營養素的代謝特性(如維生素B6吸收效率偏低),進行微量調整。
  • 生活型態導向:針對長期久坐、經常外食、作息不穩定族群設計複合配方,不僅補足營養,還會整合消費者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運動頻率等因素,針對壓力、代謝、腸胃調理進行整合設計。
  • 長期觀察數據:頂級的保健品牌會建立長期的消費者健康追蹤系統,透過使用者回饋與成分追蹤資料,持續優化配方與產品體驗。

這些高階的配方設計思考,雖然無法用一句話包裝清楚,但卻能帶來長期使用者的信任與口碑推動,正是許多熱銷保健食品能走長線、不靠廣告也能滾出流量的關鍵。

設計出「有感」的產品,從來不是偶然

一款有感的保健食品,不是因為成分加得多,也不是因為成本高,而是在於配方設計是否從機轉邏輯出發,並兼顧吸收效率、搭配比例與使用者的實際情境。

富昱生技作為保健食品品牌商開發的專業夥伴,營養師與研發團隊在設計每一款配方時,皆會根據客戶的預算需求以及品牌訴求,從這三個層次進行評估與調整,確保你推出的產品,不只能吃得安心,更是真正有感。

二、保健原料選得對不對,決定產品能不能讓人有感

對於保健食品來說,選什麼成分,不可能單純列幾個機能名詞就能交代清楚。原料選擇的策略,直接影響產品是否真正有效、是否容易打中目標市場,甚至牽動到行銷說法與成本控管。

有經驗的品牌會知道,同樣是做幫助睡眠的保健食品,有的人選擇的是GABA、有人選L-茶胺酸,或是會用德國洋甘菊的植萃。這些選擇沒有誰絕對正確,關鍵只在於:你想服務什麼族群、設定什麼預算、追求什麼樣的產品定位。

1.功能原料 vs 品牌原料:你選的是速度還是差異化?

保健食品開發的原料,大致可分為功能原料與品牌專利原料兩大類。

功能原料是最常見的選項,例如魚油、鋅、納豆激酶、維生素D3,這些成分被大量研究證實具備一定機能基礎,也普遍被法規所接受。它的優勢在於開發速度快、取得成本彈性高,但也有明顯的挑戰,市面上同質產品太多,難以脫穎而出。

而品牌原料則是指那些具備專利、臨床數據與品牌授權的成分,如日本 AstaReal® 蝦紅素、美國 Lutemax®葉黃素、德國的 Bonolive® 橄欖多酚等。這類原料能帶來更強的信任感與差異化價值,但相對成本高,且需在配方與開發預算上有所準備。

我們幫客戶設計的保健產品大多會採取功能原料打底與品牌專利原料強化的混搭策略,不僅能控制客戶期望的成本結構,還能在市場溝通上具備明確的競爭力。

 2.不同原料,看似一樣,其實差很大

在我們協助品牌主設計配方、評估原料時,最常遇到的一個狀況就是:同一種成分,報價可以差到三倍以上,但背後的資料與品質卻天差地遠。以葡萄糖胺、葉黃素、膠原蛋白粉這類常見機能成分為例,有些來源單純是一份原料證明與規格表,標示含量符合規範;但也有些則來自國際大廠,具備專利證明、臨床數據、穩定性測試,甚至有第三方驗證與長期應用紀錄。

富昱身為保健食品研發代工製造廠,並不販售原料,但會在配方設計階段依據品牌的目標市場、預算條件、功能訴求等條件,協助客戶評估各種原料的適配性:

  • 客單價較高、走專業通路的品牌,適合搭配具備專利與臨床支持的品牌原料,提升信任感與市場辨識度。
  • 預算較敏感、走量販或入門款式的產品,則可搭配功能性原料作為基礎配方設計,再透過製程與組合策略創造差異。

有一個開發的重點是 : 不是原料貴就好,而是要選合適的原料來設計出真正有感的產品。

三、製程與配方整合:讓有效成分發揮出它該有的作用

有感的保健食品,不只是配方表上好看,更關鍵的重點在於經過大貨生產製造與至少兩年的效期保存後,保健食品還能維持最初配方設計時的功能預期。這就是為什麼富昱身為真正專業的代工廠,會把製程與配方的整合能力視為產品成功的標準。

1.製程參數決定活性成分穩定性,細節把控不可忽略

原料對溫度、濕度、混合順序有多敏感?影響有多大?這些都是靠經驗累積來的。

每種原料對製程的敏感度不同,以最常見的益生菌為例,超過40°C就可能大幅降低菌的存活率;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原料則容易在高溫下氧化分解。這些成分在配方上來看都非常漂亮有亮點,但若製程中控制失當,就無法發揮原本應有的機能。

富昱會根據每一款產品的配方成分設計出專屬的製程曲線,像是混料的順序、溫度的控制、粉劑的流動性、造粒大小等細節技術,讓原料活性從生產端一路保留到消費者手中。

2.手工樣品不等於大貨生產,穩定量產才是關鍵

一份看似完美的配方,未必能順利轉化為穩定的大規模產品。在保健食品產業中,經常有配方在手工樣品時風味與口感優良,但進入實際量產流程後,卻因溫度、流動性或成分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產品分層、變色、結塊甚至活性流失。這多半源於前期製程測試不足,手調樣品順利但一旦上機就出現各種問題,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真正能上市的產品,必須經過完整的製程模擬、穩定性測試以及劑型相容性評估,這些流程缺一不可。因此,我們通常建議客戶在正式大量生產前,先進行小批量上機測試,以降低潛在風險。

3.產品穩定性來自全程把關,而非單次檢驗

很多人以為,產品出貨前做一次檢驗就沒事了。如果僅在最後封箱前才檢驗,萬一發現異常,整批報廢損失難以承受,品牌與工廠都無法承擔。因此一款真正有品質、穩定的保健產品,是從原料進廠那刻起就開始控管:COA、重金屬、微生物、活性含量要先檢驗。接著製程中每個關鍵節點都得監控生產狀態,到成品包裝前,還要再做一次檢驗,這不僅維護品牌聲譽,更展現代工廠的專業實力。

4.包裝的角色:不僅僅是外觀設計

在實際應用中,許多原料的穩定性比我們所想的要脆弱得多。例如,益生菌、抗氧化劑以及脂溶性維生素等成分,若一旦暴露在空氣、水分或光線下,可能在短短幾週內便會降解。因此,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我們會根據原料的特性選擇適合的保護技術。例如:

  • 使用鋁箔包裝來隔絕濕氣及外界氣味。
  • 採用遮光設計以防止紫外線對成分結構的破壞。
  • 配合乾燥劑封裝以穩定內部濕度。

在富昱,我們堅信,能讓產品從工廠穩定走向市場,讓消費者吃得有效又安心的,並非單純只有漂亮的配方成分表,而是這一連串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整合細節。這正是保健食品能否長久經營的關鍵分水嶺。

四、從需求出發設計配方:讓市場有感,才是真的有價值

在設計一款保健食品時,許多品牌都會問:「如何才能讓這款產品真正『有感』?」

答案從來不是單純地增加成分的數量,而是回到最根本的出發點:這款產品,是設計來幫助誰、解決什麼問題的?每一款配方的設計,必須對應一個明確的使用者與他的真實需求。不同年齡、體質、生活習慣的人,對保健成分的接受度與反應差異極大。如果一開始沒想清楚目標對象,只是把各種熱門成分往裡面塞,那幾乎可以保證吃起來沒感覺、賣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水花。舉幾個我們最常設計的族群類型來說:

  • 銀髮族:這個年齡層吸收能力本來就比較差,設計上要選高生物利用率的成分,劑型也要考慮吞服的便利性。還得避開刺激性原料,腸胃承受度是第一關。
  • 孕婦族群:原料的安全性與添加物的種類必須嚴格控管,並特別重視劑量上限與法規的適配。
  • 運動補給產品:需要關注關注肌肉的修復及抗發炎效果的影響時間,通常在配方的設計上會會希望是能進行快速釋放成分,尤其是針對賽事選手的保健品開發。

另外,在協助客戶開發產品的過程中,我們要先釐清三個核心要素:

  • 這個產品宣傳的機轉有科學依據嗎?還是只是行銷概念包裝?
  • 消費者會什麼時間吃?用什麼方式吃?這樣的劑型設計對他們來說順不順手?
  • 上市後,這產品有可能延伸出一系列嗎?如果要發展品牌線,現在就該把延展性想進去。

這些都是在產品進入研發前就該想清楚的。如果等到都做出來才發現使用者服用的不習慣、主要訴求不明確、未來擴充產品線受限,那才是真的可惜。我們一直相信:從使用者的視角出發設計,才能開發出不僅易於銷售,更能建立消費者回購口碑及品牌差異化的產品。

五、選對合作夥伴:產品成功的一半,來自正確的代工廠選擇

一款成功的保健食品,除了要有優質的原料和精良的配方外,還需要能夠將這些理念變成現實的代工廠。對於品牌而言,選擇合作夥伴不僅僅是尋找一個能夠「生產」的廠商,而是要找一位可以共同開發及協助避開潛在風險的實戰型合作夥伴。

我們觀察到在品牌開發的初期,常見的錯誤合作決策主要有以下幾種:

  • 只看報價最低:許多人在選擇代工廠時,過於關注價格,卻忽略了原料的等級、生產過程及品管流程的差異,這可能導致最終產品品質不穩定,甚至無法通過檢驗或抽查。
  • 忽略研發實力:許多代工廠只提供樣品,但缺乏從功效邏輯、使用的族群劑量到長期穩定性的全面評估,導致產品上市後市場反應平平。
  • 輕忽法規風險:未能提供完整的資料與合理的標示設計,可能會導致產品無法合法上架,或宣稱內容遭到稽查而下架。

反之,具備實務經驗與技術整合能力的代工廠,會在一開始就提供以下幾項關鍵支援:

  • 根據市場趨勢與功能方向,協助挑選原料及優化配方。
  • 提供穩定性評估、劑型適配及法規建議,從而減少產品開發失敗的可能性。
  • 設計完整的試產測試及品質追蹤系統,以確保產品批次的穩定性及合規性。

這些看似幕後的流程,其實就是一款產品能否好吃、有效、又安全的基本功。選對合作廠商,不只是交一批貨這麼簡單,而是為產品的上市、成效與風險控管,建立一道真正穩固的防線。

富昱生技作為專注於功能型營養品的專業製造商,不僅熟悉市場規範與配方邏輯,還擁有多項實務經驗及跨品類的成功案例,能夠協助品牌從零開始開發出真正有感的產品,讓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健前行,做深耕發展,並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若您已經準備好開發保健食品,歡迎透過line@、電話、email來信與我們聯繫,讓我們為您創造高價值的保健食品。

Comments are disabled.